又有两批志愿者响应本报号召前往社区清理垃圾
“让我们随手清洁身边的垃圾,恢复甬城的文明美丽!”昨天,本报发起了这样的倡议。在三生(中国)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率先响应后,海曙区团区委成为本报第二位“伙伴”。昨天,海曙团区委召集了30名宁波大红鹰学院的志愿者,与本报记者来到海曙区南门街道郎官社区,为社区清洁出一份力。此外,还有热心网友通过本报得知社区急需编织袋,一小时内采购好编织袋并送到了社区。
记者 吴依滢 朱琳 摄影 记者 丁以婕
郎官社区
淤泥散发恶臭,志愿者苦干四个半小时
海曙区南门街道郎官社区北边临河,直到昨天下午5点,临河的几幢居民楼一楼积水还有二三十厘米高。这几天,积水退去后,小区很多地方的路面上覆盖了厚厚的一层淤泥,里面还混杂了纸板箱、变质的生活垃圾等。阳光照射下,一阵一阵的恶臭直往人的鼻子里钻,就算戴上口罩也好不到哪去。
志愿者拿起扫帚、铲子就开工了。厚厚的淤泥清理起来还真不容易,用扫帚根本对付不了它们。只能先用扫帚扫一下大块的垃圾,再用铲子铲,然后用水冲,再用扫帚扫。要清理干净一块地方,这样的步骤要重复五六遍才行。郎官社区书记阮维芳告诉记者,志愿者来得真的太及时了,因为天气预报说14日可能会下雨,一旦下雨,淤泥又会被冲散,社区居民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30个志愿者,从昨天中午12点半开始,一直忙到下午5点,总算将没有积水的路面基本清理干净,还撒上了消毒粉。
海曙团区委副书记林锦告诉记者,从10月7日至今,海曙团区委总共动员了1600多名志愿者参与了灾后救援工作,看到本报倡议后,第一时间与本报取得联系,一起为社区清理出份力。
相关信息:
©2013 5I71 此内容系我爱清洁网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的结果,不代表我爱清洁网赞成被搜索网站的内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