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郑州9月3日专电 “老公植物人七年,我一个内退职工,没有单位的金秋助学;没有单位的特困补助;没有单位的关怀、照顾,我们这个家撑不到现在,更不会圆了儿子的大学梦!我现在已经心满意足了……”这是发生在中央驻豫企业中铁电气化局三公司三段长期重点帮扶对象司晓鸽家中的一幕。
9月初,在2013年度大学新生即将迈入校园深造之际,中铁电气化局三公司工会主席田野及三段党政工组织领导专程来到司晓鸽的家中,为她的儿子送来了“金秋助学”金。
司晓鸽和丈夫同是三段职工,丈夫因意外车祸成为植物人卧床达7年之久。已至中年的司晓鸽家中上有老母、下有娇儿,在事故发生后可谓尝尽世间疾苦。司晓鸽回忆道,在照顾丈夫的日子里,一顿早饭的流食下来,就要花费她1个多小时,喂快了会呛着,喂慢了就变冷,需要细心,更要耐心。而照顾植物人的丈夫并不是仅仅每天喂他进食这么简单,你要代替他做所有的事情。除了每天的洗手、洗脸、擦洗身子之外,在床上一个姿势躺的久了身下的皮肤和肌肉会结褥疮溃烂,必须不时的为他翻身,夏天蚊子叮咬时,还要随时为他驱赶蚊子。丈夫大小便失禁,司晓鸽在长期的细心看护中掌握了规律,每天定时帮助他排便并进行多次的换洗,晚上也必须如此,不然就会导致满屋子恶臭。
为了让丈夫病情好转,司晓鸽坚持给丈夫做康复训练,每天拍打丈夫全身一个多小时,推揉腹部108下,看似简单的事,却需要成年累月的坚守。在听说了对耳边说话有可能会唤醒植物人后,她大量搜集旧报纸书刊,每天一有空就会在丈夫床前阅读、聊天,孩子学习上的事儿,单位里发生的事儿,家属院里发生的事儿……她更觉得通过这些发生在身边的点滴小事,也许在哪一天让丈夫听到了就会醒过来。7年中,她从未离开过丈夫一整天,在她的倾心付出下,家人也都在井然有序的生活着。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亲在发生意外的头两年一直在医院接受治疗,母亲司晓鸽和奶奶两人必须轮流在父亲身边陪护,那时司晓鸽的儿子才上小学六年级,学习和生活上却都已经得不到家人的关心和帮助了。当同龄的孩子还需要父母喊着拉着起床、上学放学接送到位、止不住的挑食撒娇时,司晓鸽的儿子已经完全自立,每天准时步行上学,一顿三餐有时去单位食堂吃,有时自己在家里煮方便面。上了初中后,凭着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对篮球运动的热爱,被顺利的选拔进校篮球队,他每天除了安排好学习、生活外还要坚持训练,高中时期依靠自己出色的能力帮助学校取得了“第一届河南省高中生篮球联赛”第二名的佳绩,同时个人被授予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为他的大学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作为母亲的司晓鸽在谈及儿子时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愧疚”。孩子父亲没有发生意外事故前由于工作原因常年在外奔波,就没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环境,事故发生后看病开销巨大,家庭重心更是直接转移,让儿子从小就几乎没人管。每逢学校开家长会,沉默寡言的儿子回到家后会比平时显得更加沉默,因为我们从来就没去过……但他却懂事的从没说过一句怨言,除了自己安排好自己的学习、生活,还经常帮着家里护理父亲,这辈子如果说丈夫欠了我的,那我们就都亏欠儿子太多太多了。
七年中,三公司工会、三段领导班子为了让司晓鸽的家庭情况有些好转,生活上得到保障,安排了本已内退的司晓鸽到职工食堂工作,一方面为她照顾家庭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为家庭提供了一份稳定的经济来源,同时给予她困难补助等。逢年过节的慰问,段领导也总是第一个到她家,谈起家里的期望,全家唯一的就是儿子努力学习,能够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将来成为一个能够对单位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通过“金秋助学”活动的开展,帮助司晓鸽的儿子实现了求学的梦想。今年高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被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录取,在刚刚经历了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喜悦后,今天再次收到了一份助学大礼,让他倍受鼓舞,并在所有人面前立志:一定会以加倍的努力和全新的姿态来面对今后的学习、生活,以此来告慰前不久刚刚辞世的父亲。(王国峰)